我的简介
我的两部分生活:写作生涯与学业工作
我的写作
至今为止主要获奖和出版作品
出版作品
2009年 长篇 《流浪玛厄斯》
2011年 短篇集《星旅人》
2011年 散文《时光里的欧洲》
2012年 长篇《回到卡戎》
2016年 长篇《生于一九八四》
2016年 长篇《流浪苍穹》 (《流浪玛厄斯》+《回到卡戎》再版)
2016年 短篇集《去远方》,早期作品再版
2016年 短篇集《孤独深处》
奖项
2002年 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
2006年 首届“九州”幻想文学比赛一等奖
2007年 短篇《祖母假的夏天》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
2015年 短篇《北京折叠》获得中国科幻星云奖银奖、坐标奖
2016年 短篇《北京折叠》获得世界科幻雨果奖提名
我的学习工作
职业:宏观经济研究员
2002年 清华大学物理系,物理专业
2006年 清华大学物理系,天体物理专业
2009年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,数量经济学专业
2013年 博士毕业
2013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,宏观经济研究
作品简介
长篇小说《生于一九八四》
长篇小说《流浪苍穹》
短篇小说集《去远方》
短篇小说集《孤独深处》
文化散文集《时光里的欧洲》
《生于一九八四》
2016年5月上市
小说讲述了三十年过程中两代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选择。
父亲经历文革、上山下乡,在回城之后反思自己年轻时所为,在内心负担的驱使下前往世界各地,寻求精神出路。
主人公自小按部就班上学读书,生活平稳,却在面临人生方向选择的时刻感觉到迷茫,试图从纷杂的现实中寻找到自己的内心和自我道路,经历痛苦之后,逐渐找到内心的清明安宁。
小说聚焦于人的内心求索,在时代变换中寻找人的自我生成过程。小说从《一九八四》出发,写真实世界中一九八四年之后发生的意味深长的变化。
《流浪苍穹》
2016年5月上市
(原名《流浪玛厄斯》、《回到卡戎》)
小说讲述了少年人如何看待社会制度不同的两个国度。
一个世纪之后,人类在火星建立移民国家。经过一场艰难战争,火星由地球管辖中独立,从此两个星球开始沿着不同的社会制度轨迹前行。
一种制度是全球市场化,人在市场中获得自由与异化,精神事物的价值仅由交易决定;另一种制度是统一的平等主义,人在研究创作中获得美和尊严,但承受制度的刚性施加的不便。
几十年相互隔绝之后,两个星球之间的坚冰由一群留学的少年人打破。他们在一种制度中出生,在另一种制度中长大,目睹两个世界的对峙与误解,内心中既有疑惑,也有独特的答案。
他们最终选择内心自由,在两个星球之间的苍穹流浪。
《去远方》
2016年6月上市
早期幻想类小说重新组稿出版。
包含了早期的一系列作品,包括:《看不见的星球》、《祖母家的夏天》、《遗迹守护者》等。早期喜欢写清澈的画面感,喜欢寓言感,意象多于情节。
此外,有一些类型模糊的幻想作品,和我自己喜欢的介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篇目,如《莫比乌斯》和《癫狂者》。
《孤独深处》
2016年6月上市
新短篇小说集,大多为2011年之后写作的科幻小说。
其中包括2016年入围世界科幻雨果奖作品《北京折叠》,是《北京折叠》初次收录出版。
写作后期开始主动追求情节化强一些的故事性,在《弦歌》、《阿房宫》、《最后一个勇敢的人》等作品中有所体现。此外有几个趣味科幻。
《时光里的欧洲》
2012年3月
这是一本文化散文集,也是一本旅行背景书。
书中照片来自于2010年夏天的旅途。
按照城市串联欧洲三千年的历史故事。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文明中心。每一个中心有它的焦点,或是戏剧,或是哲学,或是音乐,或是建筑。
蜻蜓点水式的介绍,并非学术专著。只希望用这样轻盈的方式,将城市上空萦绕的精神串联成旅行的意义,为你的旅途增添些许趣味。
“我会一直写下去,在尘世间大地上的辛苦劳作中,写那些易逝的吉光片羽。”
– 《我和我的写作》
作品试阅
由于版权限制,这里仅提供前言、后记和部分作品阅读。
与我联系
请在这里留下你的话,我也许回复慢,但一定会看。
© 2016